中医治疗脚气病方法有哪些?

  脚气病是属于一种脚部皮肤疾病,一般情况下患有脚气病会与脚气混淆,症状也会相同,引发脚气病的原因有很多种,这可能是由于身体长期缺乏某种营养元素所导致的,应该及时进行治疗,同时应该多补充一些维生素,对治疗有很大好处。

  脚气病学可分为干性脚气病和湿性脚气病,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症状:

  (一)神经系统 中枢与周围神经系统损害,称为干性脚气病(dry beriberi)。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典型表现为上升性对称性的感觉,运动及反射功能受损。起病多从肢体远端开始,下肢多见于上肢,可有灼痛或异样感觉,呈袜套型分布,逐渐向肢体近端发展,原来感觉过敏处渐趋迟钝,甚则痛觉,温觉及振动感觉依次消失。伴肌力下降,肌肉酸痛,以腓肠肌为著,上下楼梯困难。继而足、趾下垂,肌肉挛缩,卧床不起。

  腱、膝等反射功能少数初期亢进,但一般以后均减退或消失,部分患者治愈后反射仍不能完全恢复。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累及迷走神经,视神经,动眼神经,外展神经,听神经,喉返神经,膈神经等。表现为Wenicke-Korsakoff综合征。症状包括呕吐,眼球震颤(水平多于垂直震颤),眼肌麻痹,发热,共济失调,神志变化,进而昏迷,亦可伴有记忆缺失,学习能力下降及虚构症等。

  (二)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损害称为湿性脚气病(wet beriberi)。表现为心脏扩大,周围血管扩张,静息时心动过速,气促,胸痛,水肿。如不及时治疗,可致急性心力衰竭,往往突然发生,病情危急,呼吸极度困难,心率加速,心浊音界向二侧明显扩大,心音呈钟摆音,心前区有收缩期杂音,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。动脉压稍低,脉压差大,静脉压显著升高,颈及股动脉搏动增强。肝脏肿大,全身浮肿,少尿。心电图示心动过速,P-R间期缩短,T波双相或倒置,低电压,Q-T间期延长。婴幼患儿以心脏累及为主,表现为食欲不振,呕吐,烦躁不安,失眠,发展迅速可致角弓反张,抽搐,心力衰竭,可致死亡。患儿母亲常系隐性或有临床表现的脚气病患者。

  中医治疗

  如桂枝、 附片、 细辛、 川芎、 防风、 独活、 川 椒、 干姜、 苏梗等; 苦味如麻黄、 杏仁、 黄芩、 黄连、 苦 参、 白术、 芍药、 牛膝、 秦艽、 升麻、 射干之类; 辛寒如 石膏、 磁石、 葛根、 竹沥、 防己之类; 咸味如大黄、 芒 硝、 鳖甲、 旋复花、 羚羊角、 犀角等; 甘味如柏子仁、 黄芪、 地黄、 山药、 石斛、 麦冬之类。 有一个明显的特 点即方中多夹杂 “升麻鳖甲汤” 的治法, 是与中风治法 的不同处。 二是腹痛, 腹中坚急一类, 除续命汤类方 可治外, 别有温下之法, 多以承气加吴茱萸、 川椒甚则 乌梅丸意一类, 或者当归四逆汤加承气之类, 现代有 医家用大黄附子细辛汤治泌尿系结石肾绞痛, 实良有 以也。 还有一些杂法跟后世的 “脚气水肿” 就很相似 了 , 即槟榔、 木瓜、 豆豉、 吴萸之类。

展开全部内容